大厂密集裁员 普通人要多努力,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临近年关,在战略布局改变和缩减成本的压力下,不少公司都将裁员作为提升管理效率的手段之一。
而今年的冬天互联网大厂显得格外冷。
往年,随着年关将至,互联网大厂的打工人都在憧憬着拿到一笔金额不菲的年终奖。但是,今年他们的愿望可能是能在寒冬中保留着一份工作。
日前,爱奇艺被曝大规模裁员,引发业界关注。据外界传言称,爱奇艺启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裁员比例高达20%-40%,甚至有整个部门被整体裁掉。据相关消息人士的说法,此次裁员是为了加快盈利步伐,聚焦内容、技术、精细化成本管理,并实现结构扁平化。
如果,此次爱奇艺裁员的规模真如传言所说,那么可以堪称是伤筋动骨、断臂求生了,毕竟裁员40%就意味着整个公司里有接近一半的人要离开,甚至日常的运作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和爱奇艺一样从“中层”裁员的还有快手。
12
月 7 日,快手在脉脉上被爆料将裁员 30%,“国际业务部分已经开始,且裁撤员工多为年薪 100w
以上的中高层”,爆料人透露。不少网友补充爆料,除了中高层以外,快手还会将绩效为 c 的员工一并优化掉。据了解,快手将绩效分为 s、a、b、c
四个等级,c 为最低绩效。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收到的公司单方面接触劳动合同的消息,公司在邮件中要求这些用户在 12 月 24
日前配合完成离职交接手续。
发展大潮回落,大厂迎来减速期
大规模裁员,反映出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困境——增长乏力。
很多人将过去十年认为是互联网公司的黄金时代。
一方面,对于那时的“大厂们”来说,日活月活尚未见顶,只要通过跑马圈地,圈住足够多的流量,就能够通过“卖流量”大赚一票;
另一方面,当时的互联网赛道还没有被开发完毕,任何看似「格局已定」的行业,都有着「从细分赛道突围」的可能,只要公司准确切入,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容得到超高的回报率。
而现在互联网裁员有多恐怖?曾互联网的hr王姐向小蜜蜂云工作描述了他们是如何裁员的:
用人单位需额外支付给被裁员工“n 1”赔偿。员工期望尽可能多的拿到裁员补偿,而企业希望裁员的成本越低越好。
在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难两全的情况下,hr们为了保证裁员进度,会有一些自己的“套路”:故意找到员工绩效短板进行博弈,哪怕对方绩效完成得不错。
员工入职登记表,很多人在入职背调时,填写的以往工作经历和真实情况有出入,裁员时就可以作为重要依据,说你存在诚信问题。
某个业绩指标或考勤,平时可以模棱两可、无关紧要,一旦要确定裁员,某些指标就会变得重要,hr可以在绩效上做文章。有些绩效指标并不是考核重点,也可以是重要的考核点。员工其实很被动,因为外界并不清楚知道到底哪些考核标准是重要的。
绩效评分是达标的,可以拿着他不擅长的地方去跟他博弈。
岗位招得很急,招进来之后,那个项目没接成,多出来的开发人员得裁掉。公司不想给赔偿,不能说是因为公司项目取消了,所以要把你裁掉,只能跟他说是能力不合适。
先去找几个核心员工谈,散播一些公司业务调整要优化裁员的消息,让一拨人自行离职。
第二步就是去找一些业绩不达标或刚达标的员工去谈。
裁员最难的是“三期”员工,也就是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人。
天眼查上都会看到公司案件受理情况,对公司是有影响的。如果真到开庭审理赔偿,员工胜率会比较高一些,大约能拿到n 1的赔偿。
标准裁员流程首先是员工不能胜任岗位,先要接受公司培训,之后工作还不达标的话要转岗,转岗之后还不达标才能裁员。事实上很多公司觉得员工不合格就降职或转岗,我之前待过的公司就有把员工从厦门调到内蒙古或哈尔滨,不服从公司安排就走人。
业绩没上来,就整体按比例裁了一部分人,即使公司并不缺钱;还有一年是外部都在裁员,老板说我们也顺应趋势裁一波,虽然当时公司的营收还在增长。
前有35岁职场危机,后有年终裁员危机,做个打工人,太难了!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
vuca
时代。也就是「不稳定」(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这个说法最早是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军队提出来的,后来被哈佛商业评论引入了商业环境。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不能再像父母一辈那样,过「从前慢」的生活,没有了可以一直干到底的工作,甚至有很多的岗位不知道会在哪一天销声匿迹。想要不被抛下,或许需要加快步伐。比如在小蜜蜂云工作开展副业,接几份线上正规兼职,拓宽自己的职业领域。
以开放的心态应对变化多端的世界,无所畏惧地前行,成为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必修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