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寒冬,经济还未转冷,票据利率(指票据贴现或转贴现利率)却骤然“结冰”。据上海票交所收益率曲线显示,自12月初以来,票据利率就在直线走低,短端已接近破零。12月23日,国股银票转贴现(baex-1)1个月期利率更是报出了0.0061%的史诗级“地板价”。
然而,与票据利率接近“冰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存间7天质押回购利率(dr007)维持在1.9%左右,6个月aaa同业存单收益率仍在2.6%附近徘徊。
资产端接近0收益率,负债端2.6%的资金成本。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收购票据的收益远低于负债成本,显然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买卖,那银行这么做到底为了哪般?
商业银行“以票充贷”?
近年来,票据以其特有的信贷属性,以及在货币市场易于流通的资金属性,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信贷规模调节和资金头寸管理的有力工具。
正因如此,接近年关时,银行多会在贷款和票据中选择更为灵活的票据融资。如再结合当下货币政策来看,今年银行背后的动力,可能源自以下三点。
一、全面降准后银行间流动性充裕,资金利率全面下行。由于票据期限较短,票据利率与资金利率关系紧密,资金利率的下行带动了本次票据利率的下行。
二、信贷受限,商业银行需要靠票据业务填充额度。由于票据贴现与转贴算入商业银行表内信贷,票据业务与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业务的互补性较强。
三、监管与业务考核,使得商业银行需要依靠票据“年末冲量”。票据兼具交易和信贷双重属性。一方面,时至年底,有些银行需要完成信贷投放任务,票据资产作为批发性业务,可以较快上信贷规模;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的“增信”,银行承兑汇票的安全性要远高于同类产品。
对于银行“以票充贷”的现象。有关专家表示,今年新增信贷规模与去年大体相当,去年是疫情爆发的第一年,今年第二年,要保持大致相当的贷款新增规模,对银行来说是有挑战的。票据融资本来就是银行的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同时兼具信贷、资金属性,这是最巧妙运用的机会。因此,年末时点增加票据融资规模可以理解。
市场预期“先抑后扬”
根据现实经验,每当银行需要冲信贷规模的时候,都是票据利率快速下行的时候,而票据资产的短久期特征,往往对金融市场利率形成助涨和助跌效应。因此,当票据市场的供需变化反应到利率的波动上也会被进一步放大。对于今年市场的“惨烈收官”,有市场声音认为,这反映了市场的两个预期。
一个预期是,票据市场预期12月信贷数据不乐观。传统上来看,商业银行本着早投资早受益原则,留给四季度的信贷额度本就不多。疫情以来,因为经济恢复的需要,才增加了年末的信贷投放。但下半年经济加速下行,内需疲弱,基建乏力,房地产行业下行走势确立,都使得商业银行缺乏信贷储备项目。虽然央行于12月6日下调了准备金率,但似乎并没有扭转票据市场参与者对12月信贷的悲观预期。
另一个预期是,每年1月信贷火爆,票据利率将大幅上行,银行年初有开门红的传统,加上年初额度充足,所以历来年初都是信贷投放大月,汲取今年1月信贷投放过猛,不得不通过在票据市场“挥泪”卖票的教训,所以票据投资者优选明年1月能到期的票据品种,这才有从月初开始抢票的市场表现。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以及“闻风而动”的央行四季度例会提出,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近期的票据利率水平并不会维持太久,随着明年一季度票据融资的释放,票据利率的回升也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票据市场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信用扩张的重要方式之一。展望未来,我国票据市场仍将维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一方面,随着银行“考核窗口”的关闭,对于利率波动的影响有望逐步消退;另一方面,低利率也有助于推动票据供给快速抬升。
总体而言,对于年末的票据“乱象”宜疏不宜堵。唯有如此,才能在既促进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所需的同时,又有效管控票据风险,确保票据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理念,乐享数科旗下云票据平台主动拥抱票据信用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的时代大趋势,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企业间应收账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旨在秉持服务中小微企业初心的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降本增效,莫失良机
不管怎样,市场上融资成本的下降对于持票企业终归是一件好事。“莫使金樽空对月”,面对如此具有诱惑力的价格,各中小微企业不妨及时贴现“落袋为安”。
创业本就是一场“生死决斗”,得势则虎啸风生,势去则荣枯成梦。只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为陪伴中小微企业共同成长。未来,云票据将积极响应国家货币政策,以票据产业驱动金融数字化变革,畅通金融信用服务通道,并依托自身“官、产、学、研、金”一体的智慧信用生态平台,多渠道、多举措助力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从而引导金融资本真正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光明大道上。
评论